跳到主要內容
:::
:::

學生健康中心 / 肝炎防治相關資訊

親肝性病毒所引起之肝臟病變為國人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其中A、B、C、D、E等五種病毒感染之重要性已被確認,而G型肝炎病毒感染所造成之影響仍有待進一步探討。

A型肝炎病毒及E型肝炎病毒主要經由糞口傳染,急性期後就可痊癒。而B、C、D、G型等肝炎病毒則是經由血液及體液之接觸來傳染。因此,只要不生食及飲用受污染之水源,即可避免A型肝炎及E型肝炎病毒之感染。避免與他人血液直接或間接接觸,如:輸血、不當之手術及醫療處置、靜脈藥物成癮、針灸、刺青、穿耳洞、共用刮鬍刀等,應可避免B、C、D及G型肝炎病毒之感染。

由於衛生環境之改善,現階段台灣地區A型肝炎病毒之感染狀況已與從前大不相同。感染過A型肝炎病毒之盛行率由四十歲以上之超過80%,降至二十歲左右之10%,而平地之幼童幾乎完全沒感染過A型肝炎病毒。在這種有機會引起大流行之環境下,避免生食及接種疫苗為預防A型肝炎病毒最重要之方法,而自來水之清潔更是行政單位當務之急。

關於E型肝炎病毒之感染,台灣地區雖曾有相關之文獻報告,但因缺乏方便可靠之檢驗方式,E型肝炎病毒感染之盛行率仍有評估。然而其傳染途徑與A型肝炎病毒相同,只要從飲水及避免生食著手,應可同時預防E型肝炎之流行。

從民國七十三年起,國內開始為新生兒施種B型肝炎病毒疫苗。目前台灣地區國中生以上人口中,雖有15%至20%為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大部份為周產期感染所引起),接種過疫苗兒童之帶原率預期可控制到百分之一以下,所以將來B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發之慢性肝病對下一代之健康影響應可逐漸減少。D型肝炎病毒也是經由血液及體液來傳染,但它需要有B型肝炎表面抗原之存在才能傳染。雖然在慢性B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患只有3至8%合併D型肝炎病毒感染,D型肝炎病毒感染在E抗原陰性之慢性B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患之急性發作上,仍扮演相當重要之角色。另外,D型肝炎病毒常可藉由性行為來傳染,因此除靜脈藥物成癮者及常需輸注血液製劑者(如血友病及地中海型貧血)外,妓女與嫖客亦為D型肝炎病毒感染之高危險群。由於無B型肝炎就無D型肝炎,只要預防B型肝炎病毒感染就可同時預防D型肝炎。

至於C型肝炎病毒之感染,雖其為輸血後非A非B型肝炎之主因,但其主要傳染途徑卻與輸血無關,自從民國八十一年捐血中心開始篩檢C型肝炎抗體之後,輸血後C型肝炎病毒之感染已降至極低,更凸顯出非輸血途徑傳染之重要性。目前國內一般人口中,約有1%至3%為慢性C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患,然而在高危險族群(如常輸注血液製劑者或靜脈藥物成癮者),其感染率可能高達70%至80%。而國內某些特定區域(C型肝炎鄉或C型肝炎村)其C型肝炎之盛行率在一般成年人中也在30%以上。感染C型肝炎之後,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八十之病患會變成慢性感染。這些慢性C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患在二十年內有20%以上會導致肝硬化,而肝硬化發生後十年內有兩成至五成之病患會產生肝細胞癌,因此C型肝炎之防治為醫療衛生最重要之課題之一。由於C型肝炎尚無有效之疫苗,臨床上主要著重於:(一)治療急性與慢性C型肝炎病毒感染;(二)教導民眾如何避免受到感染以及教導病患如何避免傳染給別人。

G型肝炎病毒之盛行率在國內一般人口中,與C型肝炎差不多(約為1至2%),然而在危險族群中其盛行率卻只有10%至30%。其原因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一)G型肝炎病毒感染後慢性率較低;(二)長期感染G型肝炎病毒者亦可能自動清除病 毒。因此G型肝炎病毒感染之盛行率可能需要配合病毒學檢查(PCR)及血清學檢查(anti-E2抗體)才能有完整資料。由於G型肝炎病毒之感染在臨床上之意義仍未 完全釐清,G型肝炎病毒感染所造成之影響有待進一步探討。

在慢性病毒性肝炎之治療方面,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之自然史分為三個時期: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病毒嵌入期。病毒嵌入期之病患不需接受干擾素治療,免疫耐受期之病患干擾素治療效果不甚理想(只有10%至15%之病患治療後可以把病毒清除掉),免疫清除期之病患接受干擾素治療效果較佳(約有30至40%之病患治療後可以把病毒清除掉,8至10%之病患治療後B型肝炎表面抗原可以消失)。治療效果與病患體內之B型肝炎病毒之濃度、血清轉氨脢濃度及病患肝臟組織損壞之程度有關。

最近有一種較新之治療方式,就是利用核甘酸類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之抗病毒作用來治療,目前使用主要為Lamivudine(3TC),副作用相當小且為口服(一天一顆),但缺點為須長期服用(至少兩年),否則容易復發。至於慢性C型肝炎之治療,現階段只有干擾素被證實對C型肝炎病毒感染有治療效果,其治療效果與所使用之劑量及使用期間有相當大之關連,傳統之干擾素治療療程(三百萬單位,一星期打三次,施打六個月),只能使15%至25%之病患持續緩解。目前使用較適當之劑量及投藥期間,已可使40%左右之病患持續緩解。核甘酸類似物(Ribavirin)也被用來治療C型肝炎,與干擾素合併治療可有更高之療效,但它單獨使用沒效果,一定要合併干擾素治療,且副作用較大(有三分之一的病患會因溶血使血色素掉到10gm/dl以下),因此被列在第二線治療藥物。

另外,病患體內C型肝炎病毒之濃度、基因亞型、病毒之變異以及病患肝臟組織纖維化之程度與治療效果亦有關連(病毒濃度越高,基因亞型1b,病毒變異越大及肝臟組織纖維化程度越厲害時,治療效果越差),所以病毒濃度、基因亞型、病毒變異之測定與肝臟組織穿 刺檢查均是干擾素治療時治療效果之預測與評估之重要依據。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